Hello,歡迎來到成大電機系友會!
系創始於民國20年,原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電氣工學科。民國35年2月,本校改稱為台灣省立台南工業專科學校。同年10月,本校升格為台灣省立工學院。民國45年6月,經行政院核准,自45學年度起改制為台灣省立成功大學,本系亦改制為電機工程學系。民國48年鑑於國內對高級電機人才需求之殷切,同年8月創設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班;由於碩士班辦學績效良好,成大電機工程研究所率先於民國57年2月,奉教育部核准,設立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,為國內理工學院最早成立者(為全國第一個電機領域博士班)。
國60年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電機工程研究所,並配合國家經濟建設需要,於民國63年增設夜間部一至五年級,供在職青年進修,達到為國儲才之一貫目標,民國86年夜間部改為進修推廣學士班。基於鄰近專科學校陸續改制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,可提供大學進修機會,本系於民國89年停止招收進修推廣部學士班。為提供社會青年更上一層進修管道,並配合南部高級科技產業人員需求,民國88年設立碩士在職專班。民國89年電子組獨立設置微電子工程研究所,民國92年8月1日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擴編為工學院、規劃與設計學院、電機資訊學院三學院,電機資訊學院包含電機工程學系與資訊工程學系二系。電機系所朝向一系多所的模式發展,細分為電子材料組、控制組、電力組、VLSI(超大型積體電路)/CAD(電腦輔助設計)組、儀器系統與晶片組、微電子組(微電子工程研究所)、電腦與網路組(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甲組)、通訊與網路組(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乙組),等八類組。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為前電機工程研究所之計算機及通訊兩組,於民國92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碩士班,並經教育部於民國93年奉核准成立博士班。民國103年電機系新增奈米積體電路工程碩士學位學程並於民國105年招收博士班。民國105年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甲組由電腦與網路組更名為資訊與系統組,於民國109年回歸電機系並更名為資訊與工程組。民國107年底成大電資學院、工學院與美國普渡大學工學院三方簽署「雙學位計畫暨普渡線上課程合作協議」;民國109年電機系大學部增設普渡雙聯組,第一屆學生入學。
系所名稱及成立年代如右表。
民國70年起臺灣資訊電子工業發展迅速,積體電路產品需求量大增,引導臺灣積極投入積體電路之投資與生產,造就IC製造業的環境及人才需求。由於空間不足,早期電機研究所部分實驗室散布在電機系舊系館、機電化工程館(早期此館為機械、電機、化工等三系共同使用,目前為物理二館)、電算中心(現為測量系系館)、科技大樓,民國86年電機工程學系系館竣工,為地上12層、地下2層,樓地板面積達2萬6千8百平方公尺,成大電機系由成功校區各處遷至自強校區新系館,原電機系館由資訊工程學系(所)遷入。民國91年政府推動「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」,加速臺灣IC設計產業的發展,教育部執行國家矽導計劃(簡稱矽導計畫),電機系四年內增加20多位老師,學生人數擴增。經由當時擔任奇美電子公司副總經理吳炳昇學長的協助與支持下,促成許文龍董事長捐贈大樓。為培育科技人才、落實產學合作,民國95年奇美電子公司捐贈造價2.7億元的電機研發大樓「奇美樓」予成功大學,地上10層、地下3層,樓地板面積達1萬5千平方公尺。吳炳昇董事長深受許文龍創辦人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理念的感召,感念母校之栽培,民國105年9月奇景光電公司吳炳昇董事長捐贈成大電機系第3系館(命名啟端館),提供師生更好的教學及研究空間。啟端館座落於成大自強校區,位於電機系館、化工系館之間,為一棟佔地220坪,總樓地板面積1400坪之建築,符合黃金級標章規範,同時也是IoT智能聯網的智慧建築,民國110年底啟端館外觀大致已完成。
系成立迄今已90年,歷史悠久、成績斐然,各項教學、實驗設備甚具規模。自民國42年起,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,積極增添先進儀器設備與圖書期刊,並大量擴建實驗室,使整體研究環境漸臻完善;此外,和美國貝爾實驗室、伊利諾大學、日本東京大學、德國司圖嘉大學等著名學術機構都有密切合作。至目前為止,本系畢業生逾萬餘人,不論在國內外工業界或學術研究機構,均有優異的成就與表現,深受各方讚揚,表現傑出的系友不勝枚舉。由於本系交通方便,附近有台南科技工業區與南部科學園區等工業園區資源,與產業界之互動密切。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(TSRI)進駐本系奇美大樓,與本系有密切合作關係,使本系研究能量更上層樓,培育整合性實務人才,產官學合作使本系正式邁入新紀元。
民國109年電機系大學部增設普渡雙聯組,第一屆學生入學。>>民國112年電機系增設智慧資訊安全碩士學位學程。
民國110年底啟端館外觀大致已完成。